国内某物流公司45亿条快递信息疑遭泄露,个人信息保护再敲警钟。在不寒而栗的热点新闻背后,隐藏着全民对个人信息泄露的巨大恐慌。全民网购的背景下,公民的姓名、身份信息、电话、住宅等私人信息都被赤裸裸地“晾晒”在网上,个人信息泄露、贩卖已经成为信息安全的重灾区。究其本质,还是利益驱动所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黑灰产业上千亿的规模,企事业单位面对巨大的数据安全方面的挑战。
由于多种原因,企事业单位在开展安全合规工作一般采取点状建设、突击建设等方式,这种方式造成安全管理防护体系不成熟、不完备、与业务发展相脱节,很容易使得个人信息保护环节出现漏洞,这也是目前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的原因。
面对个人信息频频泄露的现状,企事业单位应依据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构建适用于组织内部全场景、超融合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体系,通过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的“六脉神剑”确保个人信息在合规前提下全流程管理。
组织应充分理解监管要求,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管理组织,由高层管理者牵头,安全团队、业务团队、法务合规团队共同组成,并明确相关职责及义务,包括但不限于: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战略、制度、统筹不同部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重心、方法和计划等。
组织应将个人信息管理制度落实到收集、存储、传输、使用、加工、提供、公开、跨境等流程中,同时确保每个活动中管理制度落实的效果,必要情况下需要采用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提升合规管理的效果。
组织在做合规过程中,涉及跨部门、多角色、多学科的交叉协作,在此过程中易存在信息传递误差,仅靠制度难以保障实施的质量,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多方共同治理的平台,对产品设计、研发、发布、运营每个阶段进行合规评估,同时采取不同的安全防护技术保障其合规性。
组织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时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综合考虑个人属性、特点、数量、敏感程度以及违规使用对个人造成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类分级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级别的内容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如加密、审计、风险评估等)。
组织应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制定事前、事中、事后阶段的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紧急预案,并从制度、流程、人员、技术保障措施方面进行规划和落实。
组织应建立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机制,需组织法务、研发、运维、安全等多方定期开展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活动,发现并处置保护工作的风险点,通过对这些风险的跟踪及修复,能够不断提高组织的个人信息保护建设水平,达到更好的合规效果。
通过建立组织合规体系→嵌入全流程的个人信息合规管理→进行个人信息收集产品合规评估→个人信息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建立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处置机制→通过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持续改进六个方面的改进措施能够较大限度帮助组织开展安全合规工作,促进助力组织通过数据安全各项合规项,持续构建和完善体系化合规管理能力,夯实组织数字化转型成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个人信息处理者开展合规工作不仅仅是外部监管驱使下的“被动动作”,更应当成为行稳致远、发展壮大的“内驱动力”。同时,个人信息处理者都应深刻认识到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建设的重要性,金沙娱app下载安装深耕数据安全领域14年,将通过制度、机制及数据安全技术助力组织实现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合规,同时紧密贴合组织发展阶段、业务需求、资源配置等,帮助组织持续提升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管理水平。